即兴发言:从网络文学扯开去
2018-03-17 17:49:48
  • 0
  • 0
  • 2

即兴发言:从网络文学扯开去

李乙隆

所谓网络文学,在李某看来,大概是指有互联网后之后才开始写作的人在电脑上写作只发表在网上的文学作品或产品,主要是长篇小说连载,其中肯定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更多的只属于产品。有免费的,也有付费阅读的。付费阅读的作品开始一般也免费,吸引人看下去之后,后面的更新就会收费。有一些阅读量颇高的作品或产品,与流行歌曲、热播剧、卖座电影、畅销书、时尚品一样,是流行文化。流行文化中肯定也有一些精品成为经典。

网络热销小说,也就是阅读量很高的付费阅读的小说,会被改编成影视,即所谓IP影视。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是“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文学、游戏、动漫等。IP背后成千上万的粉丝是IP影视走红的一个原因。

网络小说的分类很细致,从这些分类中就可看出网络小说的一些特点。大类中有言情、都市、校园、乡土、职场、官场、历史、战争、武侠、仙侠、悬疑、推理、玄幻、科幻、奇幻、灵异、穿越、架空、虐恋、女尊、同志,等等,有些小说可归入多种类型。每个大类又可分为多个小类,比如,玄幻可分为王朝争霸、异世大陆、异术超能、远古神话、转世重生、西方玄幻等,仙侠可分为现代修真、洪荒时代、古典仙侠等,奇幻可分为吸血家族、魔法校园、异类兽族、领主贵族等,科幻可分为机器时代、科幻世界、骇客时空、数字生命、星际战争、时空穿梭、末世危机等,同志又分为表现男同的耽美与表现女同的百合。所谓架空,便是架空历史。所谓女尊小说,便是表现古代女王、现代女总裁之类的女权小说。

有些网络小说,即使没有互联网,也可能产生,并可能发表于纸质文学刊物或被出版为纸质书,但更多网络小说,在有互联网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没有一家报刊、出版社会发表、出版这些小说,只有这些小说在网上走红之后,才可能被传统报刊、出版社接纳。网络文学,没有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写并在网上发布出来,所以,才出现了“井喷”,并在“井喷”中出现好作品、好产品、优秀作家、优秀写手。能发布出来,被别人所喜欢,是一种精神需要,发布出来之后,获得阅读费的分成,是一种物质需要,对这两种需要的追求,鼓舞着许多作家或写手勤奋创作或码字。为了“吸粉”,许多网络作家或写手从不“断更”,每天更新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有人问李某如何看待网络小说,李某笑道,可能会有人觉得李某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李某还是要实话实说:网络小说中肯定有一些好小说,但更多的都是快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供一些人无聊时打发时光,就像快餐可供饥饿时填饱肚子一样,缺乏营养。快速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也是快速消费品,李某在地铁上常看到一些人在看网络小说,说他们一目十行是夸张,但一目两三行却是真的,只见他们每隔几秒钟就拔一下手机屏幕,就像看纸质书在翻页。与网络作家最接近的老一辈名家应该是金庸、古龙、琼瑶之类,他们的作品,我很想强迫自己看完一部,但看了几十页之后就放弃,实在读不下去。他们的书缺乏一种能把李某带进去的力量,总觉得有点假、有点浮、有点隔,缺乏“代入感”。李某是很爱读书的人,少年时期就通读四大古典、《封神演义》、《今古奇观》,只有《封神演义》李某不大喜欢,其他几部书,都看得十分入迷,尽管少年时期看这类书有些地方看不大懂,但还是被吸引住。青年时期读过所有能找到的世界名著,那些优秀的外国长篇小说,几乎没有一部会让李某读着读着觉得乏味而放弃的。正是在这些外国小说中李某看到了基督文化,这对李某有一定影响。与之对照,李某也在《今古奇观》中看到了因果报应的佛道思想。这些阅读体验,对李某宗教情怀的产生,假如不是天生的,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爱情,年轻的李某会被世界名著中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但对琼瑶式的爱情从来无感。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李某喜欢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阿来的《尘埃落定》等,对好评如潮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李某勉强读完,并不喜欢。

“画鬼容易画人难”,这是李某在辅导学生作文时所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虚构容易写实难,道理很简单,就像画人物肖像要比画漫画更需要基本功一样。但李某并不否定虚构作品到一定境界、画漫画到一定境界,也不容易。有些学生有“文字表达障碍”,口头能说会道,一拿起笔就卡住了,连一张请假条也写不利索。李某2005年创办春笋作文辅导中心,就以“趣味作文”来激发学生文字表达的潜能,成功地治愈了不少学生的“文字表达障碍”。所谓“趣味作文”,类似于网络小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思接千载,神通万里。但最后,李某还是希望学生回归写实,能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李某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记录纪实癖,总想用有趣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人生、情感、思想,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个记录纪实癖对想象力是一种束缚。李某也写网络小说,但即使是天外天的玄幻小说,李某写着写着,也会变成“报告文学”、“思想自传”。李某总想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自己的许多东西,总想表达自己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些终极性思考,作这一个自封的“公民教育家”,总有现实关怀在作品里面。写的人不轻松,读的人也不轻松。那些喜欢一目两三行轻松阅读的读者,怎么可能喜欢李某的作品呢?

顺便一提的是,李某肯定多生当过铁笔史官,积习难消,所以才有所谓记录纪实癖。有些人对李某很好,甚至有恩,在一些文字中李某可能写过让TA觉得开心的关于他的言行或对TA的看法或与TA有关的事情,但在另一些文字中李某可能写了一些TA看后觉得不爽的关于他的言行或对TA的看法或与TA有关的事情。李某只是喜欢纪实,希望大家能像古代明君宽容史官一样宽容李某的纪实癖。在李某的大量纪实性文字中,形象最被损的人,是李某自己。有位前学生多次对李某说:老师你这是“负包装”。其实李某不是包装,而是纪实,只在乎真伪,不在乎正负。

再顺便一提的是,李某在外国小说中看到基督文化,却在美国科幻电影中看到佛教精神。基督文化是日常的是入世的,佛教精神会在人类智慧的峰巅与科学不期而遇。

(2018年1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